“门前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在什么环境下写出来的?这句诗正是诗人杜甫的笔下作品出自《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从诗句中可以明显感触到人们生活的艰辛,食不饱衣不暖的背后发生了什么?诗来源于生活展现着生活,学习一首古诗词就要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诗人所在的背景,广西秦学网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句诗的分析鉴赏,从诗中讽刺着当时怎样的社会情景,接下来一起学习了解一下,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加深入的理解。
这首诗长,是杜甫为数不多的五言古诗之一。但是它在杜甫诗里面占有重要地位。
在这首诗下面,杜甫自己有一个注,说明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在:天宝十四载十月初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我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诗歌作品中,记录了唐朝发生的很多重大历史事件,是写实的,不是他乱编的。
天宝十四年,就是公元755年。这一年重要吗?很重要。杜甫写这首诗是在十月份,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去华清池游玩,也是在十月份;而安史之乱,就在下个月就要爆发了。杜甫他知道北方会爆发叛乱吗?应该是不知道。但是,他从身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看到了。
这一年,杜甫从都城长安,要去奉先县(现在的陕西蒲城)看望家人。就是在这段旅程中,杜甫看到唐朝社会的真实面貌,什么样的?骊山那边,皇帝和他的妃子正在玩乐,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呀;而那些平民老百姓,只能穿着薄薄的衣服,破烂的草鞋在寒风中艰难前行,甚至还有饿死在路边的。这就是:“门前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王公,在尽情享乐;没钱的人被冻死,被饿死。这其中,就有杜甫的小儿子,也被活活饿死了。杜甫他好歹也是个当官的,情况尚且如此,那么那些穷苦老百姓的日子,可想而知会是多么艰难困苦了!
杜甫就是在看到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写出这两句流传千古的诗的:门前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也不是说杜甫预感到会爆发安史之乱,而是这样的一种社会不公平,贫富差距之大,百姓生活之艰难,让杜甫的心中万分的痛苦但是又无奈。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始终存在于杜甫的胸中,这首诗不过是他在面对严酷的现实加上丧子之痛后发出的一声呐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