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中考的录取比例在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入职业中学,使得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初升高感到十分焦虑。随着社会对于职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我国的教育肯定也会进行相应的改革,这是一种必然现象。但如果说各地的中考录取率都会固定在某个值,这样的说法还是不够准确的。因为普高录取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当地高中学校资源的多少。所以具体的中考录取率,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据说今后中考的录取率将被定为50%,这种说法可能吗?
(图片源于摄图网)
笔者认为没有可能。因为虽然目前各省份的中考录取率大多都在50%左右。但是录取率都是根据各个地区的教育资源划定的,不是强制规定的,城市和地区之间差异很大。
比如:2019年,普通中考录取率较高的是北京,达到了85.7%。天津的录取率为64.86%; 广州的录取率为56.55%;深圳的录取率就只有45.38%。
由此可见,同为城市,普高录取率差别也大,更别说那么多地区、城市了。
所以说统一录取率不现实。录取率也需要“一城一策”,根据当地情况而定。
为什么中考毕业不能都上普高?
1、中考是选优性质的考试,需要有的淘汰率。
上高中目的是为了考大学。而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研究型大学。就目前来看,大学毕业生已经接近市场饱和,出现了找工作困难、考研形势严峻的情况,所以不能让学生都去上大学。
在中考阶段截留一部分学生,也是为了他们好。否则,都去上普通高中,大学就那么点名额,考不上大学怎么办?不如早点分流到中专,职高学一门技术,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2、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人才市场里,不缺普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缺的是的高级技能人才。适当控制中考的普高录取率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及早的进入中专、职高学习技能。
如果不进行控制和干预,就会出现,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但是还有很多技能岗位招不到人的失衡状况。
综上,中考是选拔性质的考试,给考生一个选择。不是学生都适合接受普通的教育。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更适合职业技能教育。
职业教育不应被歧视,也能参加高考,继续深造。
很多人认为,中考就是淘汰一部分学习不好的学生,让他们去上中专、职高。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在很多发达,高技能人才受欢迎,他们的薪资和社会地位不比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差。
比如:工业发达的德国,得益于本国发达的职业教育。德国政策支持,职业教育采取学徒式的教育模式,并且有多的企业实习机会。高薪工作根本不愁。
在德国,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决定的,并不是学习成绩不好。而且他们毕业后,同样可以拿到高级工程师的资格证书。也正是这些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支撑起了像西门子、空客、大众等制造业的巨无霸公司。
中专,职高毕业也可以参加高考,继续到高职等专科学校,甚至更高等级的学府继续深造,学习。
【结束语】
总之,每个地区的中考的录取率都不一样,这是根据当地的教育资源配置决定的,“因城施策”,以后也不会有强制性的规定。
我认为,随着市场需求,职业教育将会和普通高中教育一样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