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云南大理的地理检测题目难度相对适中,在地形地貌和气候方面的考察较多。而且地理学隙较关键的也是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从而再延展出其他的一些知识的考察。本次的题目设置小编很感兴趣的是文末的选考题目,与其他省份的选考题目不同的是,这次考试的选考题目准确地列出了考察内容的所在之处,这也更加能让学生地找到复习的重点,并且也能排查出自己的哪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本次的参考答案分享中,小编也是为大家整理了每一个题目的考点,供大家参考复习。
相关分享:2019届云南大理高三11月检测文综(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答案】1. C 2. 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了人口增长的相关基础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读出图示数据,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题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2016年大理州的出生率为1.1%,死亡率为0.6%,自然增长率为0.5%,符合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定,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题详解】
201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0.5%,A错误;1994-201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是人口依然增长,只是增长速度减缓,B错误;此题根据已有材料不能判断农村人口比重的变化,C错误;201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0.5%,速度较为缓慢,D正确。
【】本题组难度较小,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图示纵坐标单位是‰而不是常见的%,需要引起注意。
【答案】3. D 4. B 5. 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长江中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3题详解】
河道弯曲,地势低平,不利于排洪;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都属于自然原因,AB错误;上游植被破坏严重,不会导致降水时间变长,而是导致上游水土流失加重,中下游泥沙淤积严重,C错误;由图可以看出此区域湖泊较多,人口增加导致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容易诱发洪涝灾害,D正确。
【4题详解】
上游植树造林,增强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降低河流的含沙量,使河流泥沙淤泥减轻,有利于减轻洪涝灾害,A正确;下游修建水库,增强对洪水的调蓄能力,更多的是影响水库下游河段,而图示区域位于长江中游,B错误;修建分洪、蓄洪区,降低洪水水位可以直接减少洪涝灾害的威胁,C正确;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可以有效的控制洪水,D正确。
【5题详解】
救灾部门要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较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洪水淹没地区的图像,、直观的掌握情况,C正确;地理信息系统虽然功能更多,但更侧重于后期各种数据的处理、分析、表达,不如遥感技术、直观,A错误;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导航和经纬度以及海进步度的获取,对了解掌握洪水淹没地区帮助不大,B错误;“数字地球”是一种数字化的地球模型,侧重于各种地理事物、地理过程的数字化,以便于输入计算机系统,对了解掌握洪水淹没地区帮助不大,D错误。#p#分页标题#e#
【】本题组易错点在长江中游洪涝灾害成因分析,注意题干中提到的是主要人为原因分析,结合到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图示区域湖泊较多,人口增长导致的围湖造田是主要人为原因,平时做题过程中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需要引起重视。
【答案】6. B 7. A 8. B
【解析】
本题组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主要考查了非洲的气候、地域分异规律以及简单的经纬度地图中距离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非洲气候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图示信息分析答题。
【6题详解】
据图的经纬线可以看出,此区域位于赤道附近的东部非洲,此处由于海进步,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偏少,为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景观为热带草原,B正确;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热带雨林景观,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热带荒漠景观,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热带季雨林景观,ACD错误。
【7题详解】
该大洲为非洲,非洲的自然带从赤道开始,向南北随纬度(热量)变化而变化,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体现了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B错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指在山地,随海拔增加,水热条件变化,自然带随之变化,C错误;非地带性分布主要是异于前三种地带性现象,主要受地形、洋流、水等因素的影响,D错误。
【8题详解】
图中显示,山峰所在纬度与赤道之间相差3°,在经线上,纬度每差1°,距离差111千米,可以得出两地差距为333千米,B正确,其余选择错误。
【答案】9. C 10. B 11. 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知识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澳大利亚的不同季节气温、气压分布特征和气候、混合农业特征,解题的关键点在于季节的判断,再结合到澳大利亚的相关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9题详解】
由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以分析得知该线应为等温线,因为近地面等压线的值一般为1000百帕,再结合图中显示,同纬度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分析应为澳大利亚的夏季1月份,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0题详解】
由图可知,达尔文位于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南侧有一个高温(低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北指向南,考虑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此处风向应为西北风,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1题详解】
澳大利亚的小麦1、2月份犁地,3、4、5月份播种,6、7、8、9、10月份生长,11、12月份收割,1月份为小麦种植的忙季,6、7、8、9、10月份为小麦种植的闲季,A错误;达尔文为热带草原气候,1月份为当地的雨季,降水较多,B错误;珀斯为地中海气候,1月为当地的夏季,珀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干燥,C错误;悉尼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盛行从海洋到内陆的东南风,降水较多,D正确。
【】本题组一个常见的易错点在于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需要重视。表现在澳大利亚小麦种植的农事安排,实际和北半球一致,冬小麦都是秋播、冬长、初夏收,从月份来看南北半球由于季节相反,农事安排的月份是不一致的。本题组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技巧是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与我国东部沿海盛行风从月份、方向来看都完全一致,只是盛行风带来的降水多少不一样,需要总结记忆。
#p#分页标题#e#【答案】12.(1)地处低纬高海拔地区(纬度低,海进步);日照强,昼夜温差大; 环境质量好;劳动力成本较低; 政策支持;中国市场需求量大。
(2)有利影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劳动就业,增加收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等。
不利影响:过度垦殖可能导致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上流失加制;生态环境破坏等。
(3)分片实行轮耕种植,保持土壤肥力;严禁使用化肥、农药等,增加产品质量;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增强附加值;加大宣传营销,树立品牌 ;加大技术投入。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知识综合分析应用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学生要形成区域对比的分析思路,结合区域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和农业、工业及生态环境等人文地理特征综合分析答题,同时也考查了可持续发展这个热点问题。
【详解】(1)材料中提到玉龙雪山海拔3000米以上区域引种成功,结合到丽江的纬度位置,可以得出丽江纬度低、海进步,比较符合玛咖原产地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条件;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光照强烈,同时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都较弱,所以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农作物品质高;材料中提到玛咖对对环境污染相当敏感,故推测丽江环境质量较好;材料中提到玛咖种植全过程完全靠人工完成,劳动力投入量大,而丽江当地经济较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丽江引进玛咖种植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材料中提到玛咖是一种保健及药用价值极高的农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增强,在保健方面更是有了大力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收入增强,消费水平增强,再加上中国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2)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答题。有利方面,扩大玛咖种植规模会带动以玛咖为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使更多人能从事相关产业的工作,也增强了这部分人群的收入;甚至使得当地的农业、工商业、零售业等相关产业的结构得到优化调整,产业繁荣从而带动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利方面,由于是在高海拔的山地大规模种植玛咖,首先垦殖土地会破坏原有的植被,减少了当地生物多样性;高海拔山地地势起伏大,丽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强度大,植被破坏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甚至影响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3)可持续发展可以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答题。玛咖种植需要吸收大量的土壤养分,故需要特别重视土壤肥力的可持续,较好的措施就是轮耕种植,保持土壤肥力;材料中提到玛咖对环境污染相当敏感,所以需要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避免环境污染,影响产品质量;同时,农产品直接销售价格较低,利润微薄,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增强附加值,或者加大宣传营销,树立品牌,加大技术投入,从而增强附加值,增加利润和收入。
【答案】13.(1)(终年盛行西风,)风能丰富(且较稳定);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政策支持;风力发电历史悠久,技术先进;风力发电成本较低;风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或国民环境保护意识较强)。
(2)特点:以乳畜业与园艺业为主。
原因:终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和花卉、蔬菜等的种植;欧洲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需求大;乳畜、花卉等农业发展历史早,生产技术水平高。
(3)南部以高原山地(丘陵)为主,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4)自然原因:河网密集;河流流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流速平稳;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有利于河流运输。#p#分页标题#e#
社会经济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城市密集,货物流通量大,市场广阔;水运运量大,运费低。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学生熟练的掌握区域气候、地形地势以及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工业以及交通运输等人文地理特征,结合区域判断分析答题。
【详解】(1)分析A国发展成为“风扇上的”的原因实质是分析当地风力发电的有利区位条件,需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答题。自然条件方面,图中经纬度位置显示,当地位于中纬度西风带且沿海,常年盛行西风(稳定),风能资源丰富;材料中提到,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而风力发电本身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这也是主要的有利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方面,根据图示区域可以判断,A国是西欧的丹麦,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材料中提到,A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始进行风力发电研究的几个之一,所以可以得出当地历史悠久、技术先进的条件;同时政策支持风力发电也是主要的有利条件之一,较后,风力发电各种设施投入较低,发电成本低。(2)由材料三可以得出农业构成特点以乳畜业与园艺业为主,原因分析主要从自然条件的气候以及社会经济这两方面分析答题。气候方面,B国为荷兰,地处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和花卉、蔬菜等的种植;社会经济方面,欧洲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众多,对乳制品和园艺产品的需求大;乳畜、花卉等农业发展历史早,经验丰富,同时荷兰为发达,生产技术水平高。(3)从图示等高线可以看出,北部海拔低且等高线稀疏为平原,南部海拔大部分在500米以下且较密集为低山丘陵,小部分海进步于500米且等高线稀疏为低矮高原,整体地势南高北低,图示区域地处沿海,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4)内河航运发达主要从自然方面和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原因。自然方面主要结合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分析,由图可知,河流较密集;由图示区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可知,河流流量大(靠近海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总量较多),流量季节变化小(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流速平稳(地势起伏较小),含沙量小(植被覆盖率高),无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度高于零度)。社会经济方面,工农业发达,人口、城市密集,货物流通量大,市场广阔;水运具有运量大,运费较低的特点。
【】本题组容易遗漏的地方在于区域地形地势特征分析,常规分析包括区域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地势高低起伏状况,区域典型的地貌特点,如果区域沿海,还需要分析海岸线特点和岛屿特点,需要引起重视;比较重要的地方在于内河航运条件的分析,自然条件包括河网密度、流量、流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小、结冰期有无或长短、含沙量大小等方面,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城市、人口及工业对运输的需求大小,水运本身的优点等方面。
【答案】14.意义:促进民族宗教文化的发展、交流和传播;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防范问题:海进步,防缺氧(高原反应);昼夜温差大,防(寒)感冒;白天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要防紫外线伤害。
【解析】
一般来说旅游资源的开发较大的意义是经济意义,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色达旅游资源有地方宗教文化特色,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利于促进民族宗教文化的发展、交流和传播。
#p#分页标题#e#从文字材料和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该地海拔较高,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比较强,所以在旅游的时候需要防范缺氧(高原反应)、感冒、紫外线伤害。
【答案】15.(1)变化趋势:波动上升趋势。
原因:工业的发展,煤的大量使用,酸性气体排放增多;汽车尾气排放不断增多。
影响:使河湖水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繁殖及其生长;土壤酸化,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腐蚀建筑物,造成文物损失;腐蚀树叶,影响森林生长。
(2)措施:加强环境立法、执法和监测的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公众的参与意识;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高耗能产业的比重;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
(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得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酸雨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难度较低,解题的关键点在于熟知酸雨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答题。
【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酸雨的整体趋势为波动上升;出现的原因主要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和生活中排放的酸性气体两方面分析,工业中煤的大量使用,酸性气体排放增多,生活中汽车尾气排放的酸性气体不断增多。危害主要分析地表水环境、土壤、生物以及建筑物等方面,使河湖水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繁殖及其生长;土壤酸化,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腐蚀建筑物,造成文物损失;腐蚀树叶,影响森林生长。(2)措施主要从能源利用、污染气体排放、监管和大众参与意识等方面分析答题。包括加强环境立法、执法和监测的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公众的参与意识;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高耗能产业的比重;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