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很多大城市的重点中学选择聘用清北毕业的硕士、博士生去当老师,给出的薪资也是相当地高。这些学校之所以斥巨资引进清北的老师来教学,较主要的目的还是增强教育质量以及率。当然,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良好保障。但是也存在一些老师,本身的实力,在并不是很会教育学生。大家认为清北毕业的人才去当老师,就能增强教育质量吗?
(图片源于摄图网)
清华、北大的人才当教师能不能增强教育质量呢?也许能!为什么是“也许”,而不是“肯定”呢?
因为你需要先定义好“人才”这四个字,有些人在某些领域的确是,但他未必适合教育;有些人做教育研究很强,但他未必适合做老师。
一、高校的硕士、博士算不算人才呢?
高校的硕士、博士,他们有哪些法宝呢?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人脉链接这些应该都算。
先来看看清华、北大硕士、博士的构成吧:通常情况下,清华北大的本科生,直接就业的一部分、出国深造的一部分,其他的会选择在本校继续深造。清华、北大本科每年各招生3000多人,硕士生每年招生6000左右,也就是说清华、北大的研究生中,以非本校为主。
在这些非本校本科的研究生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国外留学生,多数来自于国内其他的双、、高校。也就是说,即便不是在高考中取得高成绩,本科进了清北,那他们的高考成绩也不会差,而且研究生考入清北绝非易事,也算是万里挑一的人才了。
成绩好,对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大概率上是很不错的。进入了清北的校园,也就获得了比较不错的人脉资源,在这样的校园里,你的思维方式多多少少也会受到周边人的影响。单说那些醍醐灌顶、高端大气的名家讲座,就是稀缺的机会吧。
从这个方面来评判,清北的硕士、博士,可不就是人才吗?但他们适合做老师吗?恐怕未必。
二、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做教师呢?
好的老师什么样呢?首先,你得心中有爱。对于教育有热情,对于孩子有热忱;其次,你得有双慧眼。孔子的教育观被人总结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看不出学生的独特之处,怎么进行个性化的帮助呢?
再次,你得有耐心。教师的工作,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工作,不仅仅面对教学工作,还要面对行政任务、检查评比、职称考核等等等等;较后,你不能对金钱或者权力的欲望太强。教师的工作,很难让你大富大贵的。
你看,从事教师的工作,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事。清华北大的孩子,心气一般都不低,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并不太多。从这里面筛选出来,内心当中有教育情怀的,那就更少。
大概率上,比起从事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在大学进行教学也许更加适合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们。
三、有利于增强教育质量的人才,有哪些?
为教育做出贡献,不非要从事教师工作。在教育领域内,有人做的是教育管理工作,比如在教育部、教育厅、教体局等部门工作;有人做的是教师工作,包括体制内的教师和教培机构中的教师;有人创业做教培机构,张邦鑫和俞敏洪都毕业于北大,他们就是例子;有人做教育科技研发,比如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有人从事教育研究,尝试从理论上帮助教育水平增强。
以上的这些工作,对于教育都是有益的,不是吗?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要想做一些助力教育的工作,不非要做老师。
如果勉强不适合做教师工作的清华、北大的毕业生走进学校,还不如让他们在其他有助于教育的岗位上,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来的更好。即便是做个关心教育的合格学生家长,缪老师认为对于整体的教育环境,也有促进意义。
2019年,深圳和武汉的中学花大力气引进清北的毕业生,成为了社会热点。对此,缪老师要说:这件事基本是不可以复制的,目前的社会环境,还不能支撑大学校生整体对基础教育教师的岗位很感兴趣。
四、清北毕业生当教师,有利于增强教育质量吗?
与其指望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们加入教师队伍,还不如先增强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这些师范类大学毕业生的从教率。
教育质量的增强,是让的学生更加吗?我个人感觉,让普通的学校、普通的学生整体水平上升,才是根本。所以,让教师这个职业更加吸引人,让师范大学的学生爱教书、教好书,比炒作清华、北大的学生更加务实。
当然,从宏观上来说,更多大学校生拿起教鞭、走上讲台,是有意义的。较起码,教师作为一个职业,得到了更多的曝光度。对于整体教育质量的增强呢,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