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名册上一直都会有胜利者的名号和事迹,在古代的战争中,我们一直都在书写胜利的篇章,对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也是史书上的不可或缺的一页。张巡就是在一个危机时刻展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得到了唐玄宗的认可和赏识。而关于他“吃人”的事情到底是真是假,我们一起来看看!
“宋末三杰”之一,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精神的典范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到:“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这段文字中提到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忠君卫国、坚贞不屈的精神和气节,其中“为张睢阳齿”说的就是唐朝名将张巡,然而和文天祥、苏武等名垂青史、万古流芳名字不同,张巡在史书上乃至现如今都充满争议。这倒不是因为张巡功绩不够大,才能不够高,而是张巡的事迹却过于耸人听闻,因为他“吃人”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叛军势如破竹,先后攻陷大唐的东西两京——长安和陕西,唐玄宗仓惶逃往西川。叛军又乘势南下,直逼当时的财赋重镇——江南,进士出身的张巡此时仅仅是一个芝麻官——县令,当他得知自己的上司投降叛军之后,率吏民大哭于真源玄元皇帝祠, 聚拢义军抵御叛军。后来张巡和许远占据叛军南下的必经之路睢阳,并且在“睢阳之战”中屡败叛军,累计杀伤叛军万余人。然而终究寡不敌众,叛军围困睢阳城数月,在内务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张巡的将士依靠城中树皮、草根、老鼠充饥与叛军死战,直到城中连树皮、老鼠都吃光了,张巡愤儿亲手杀了自己的小妾,以其肉给将士们充饥,接着就来开了军事吃人的序幕,许远杀了自己的仆从,然后军事开始杀城中的老弱妇孺充饥,史书载近三万百姓成为军士的口粮,然而睢阳较终失陷,张巡宁死不屈,慷慨就义。
睢阳虽然较终陷落,但是张巡却有效的遏制了叛军南下的势头,拖住叛军主力数月之久,增加了江南财赋源源不断供给给朝廷,为朝廷军较终评判奠定了基础。
因为“吃人”这一举动,张巡成为卫道士口之笔伐的对象,从古到今一直饱受争议。
论功绩,张巡当然无愧于“千古名将”的称号,“吃人”虽然耸人听闻,但是其情可悯,我们自然不能用现代的人权观念来苛责当时的张巡,若说张巡是“衣冠禽兽”则显然本末倒置,叛军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堆尸成山,难道不是“衣冠禽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