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较古来的文字,他是可在龟背上或者牛的肩胛骨上的一种文字,记载着当时的一些记忆。古代的人们在进行各种重大的活动之前,都要进行提前占卜,就是将龟背或者牛肩胛骨放在火上烤,然后记录下占卜的细节,这便是甲骨文。而古人当时是怎样将占卜的结果可在坚硬的龟背上的呢?
中国较古老的《易经》《尚书》等传世文献都曾记载过上古先民的契刻文字,如:
《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甲骨文当然属于契刻刀笔文字的一种,根据考古发掘和一些实验推测,我们大致能得出刻写甲骨文的工具是「青铜刀」和「玉石刀」。
考古工作者将甲骨文在显微镜下放大,观察线条的形态、运笔顺序,并进行模仿摹写
甲骨文线条形态:
推测出刻写工具刃部形状,大约有平刃、斜刃、锥刃、三棱等四五种刀具,说明刻写甲骨文工具,跟今天的篆刻刀一样,是成套的;
而出土的青铜刀具和玉石刀具也恰恰是成套的,有各种不同刀刃。
妇好墓中和田玉刻刀出土了了几十件,也有各种不同的刀刃,和田玉的莫氏硬度达到6-6.5,在甲骨上刻写是游刃有余:
根据考古学家做的实验,青铜刀含锡量在20-25%范围内的青铜刀刻字合适:
殷周古人早就掌握了「含锡量」与「青铜硬度」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考工记》所记载的「六齐」,20-25的含锡量也就是青铜兵器的含锡量:
因此,殷商时代造出锋利的刻字青铜刻刀完全不在话下,主要刻写工具应该是青铜刀。
玉石刀也能够胜任,但玉石比较珍贵,且比较容易磨损,玉石刀可能更多应该像一种艺术品,象征社会地位。
殷墟的玉石刀出土多,形态各异,造型精美,刀具大多数有一个孔,以便于穿上绳子随身携带,可能作为象征社会地位的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