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所经历的事件以及参加过的活动其实都会在我们的身上不知不觉留下印记,看过的书,读过的文字都在我们的身上所体现,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不知不觉改变着我们的气质和想法。虽然说起来是很简单,但是我们自身所经历了才会有深刻的感言,伊顿教育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燕园杯”的参赛感言和遗言,以下是详细内容。
参加“燕园杯”历史写作大赛的过程,是素养提升的过程,是成长的过程。
参赛感言一
获奖选手:雷邓渝瀚
参赛作品:《浅析清末民初教育发展的特点 ——以雅礼中学的创办及早期发展为例》
所属学校: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通过对雅礼创办及初步发展时期背景及经过的探究,我对风起云涌的清末民初教育提炼了一些特点。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的中国社会,封建统治处于行将就木的时期,外国列强通过兴办教育等文化侵略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同时,新式教育的兴起又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探寻雅礼初创与发展的历程,我仿佛置身于那激动人心的变革年代,体会着筚路蓝缕的艰辛与救亡图存的信仰。
在雅礼 111 周年生日的时刻,红楼翠樟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淘洗得更加鲜艳。雅礼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能只是一朵较为微小的浪花,但滴水藏海,一叶知秋,从这浪花里,我看到了今日成就的艰辛与明日努力的方向。
参赛感言二
获奖选手:彭斯卓
参赛作品:《大气成就大器——谨记北京四中百年校史》
所属学校:北京市第四中学
在四中学习了将近5年,现在竟才发现,对她过去达成的建树和遭受的磨难知之甚少。
作为一名四中人,我要详细地了解母校的历史,并忠实地记录下来——即使在我之前,已经有很多校友研究、记载过校史,并且他们的工作都完成得十分出色。我始终坚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并且有义务当一回“太史公”。我几个月的工作当然算不上什么千秋伟业,但自认为是有意义的。如果有幸,我可以将这篇校史留给后来的四中人,让他们对自己的母校有一个粗概的了解,那这也是我的荣幸了吧。
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历史,真实地还原历史。不论是伟人的光辉事迹,还是一位平凡人的生活;是一段引人为傲的历史,或是难以言表的屈辱,都是值得我们去反复研究、理性反思的。即使是面对给予我智慧与启迪的母校四中,我也无法仅仅留其精华而无视其不足。客观公允地记述历史、评价历史,理性思考与人文关怀并重,才是对待历史与先人的较好方式。
我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反复调查研究。又一个多月的写作更是让我感受到完成一篇历史写作的艰巨。经过四个月的努力,一篇近两万字的长篇历史写作终于告成。但是学习生涯还未结束,且永远不会结束。
参赛感言三
获奖选手:潘弘林
参赛作品:《教会学校对湖南近代教育的影响——以雅礼校史为例》
所属学校: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在本次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的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下列几个部分:初次资料收集、初次写作、二次资料收集、二次写作。
利用课余时间,我通过参观校史馆、搜索雅礼协会网站等方式收获了一些一手史料。接着,我利用中国知网等平台下载了很多跟我的论题有关的论文,作为参考。在经过了大概一个多月的准备后,我开始了新的写作,又经过了大概一个月,我完成了新的论文。
这次的写作经历于我而言是宝贵的,也算是完成了我之前一直有的“在大学之前独立完成一篇学术论文”的愿望了。
歌德曾言,不能吸收五千年历史经验的人毫无未来可言。这次习作,论从史出是的通衢。密涅瓦的猫头鹰只能在黄昏中起飞,再多的困境,也无法改变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希望注重对第一手资料的保护。
#p#副标题#e#
参赛感言四
获奖选手:樊欣阳
参赛作品:《多角度下的金胜镇城郊变化历程》
所属学校: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
“探索的旅程不在于发现新大陆,而在于培养新视角。” 在刚开始知道“燕园杯”大赛的时候,它并没有触动我,因为我觉得自己身边的历史实在是太少了,家里既没有抗日英雄,也没有可以追溯的家谱,因而发现历史并将其书写成文实在是太困难了。
然而,在听完孙世鳌博士来我们学校进行演讲后,我决定参加比赛。孙博士说,其实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历史中,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给我启发较大的便是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从中我也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感受与启迪:拉近了和家人之间的距离;让我重新对课本知识巩固加深;培养了采访、交际、整合信息等各方面能力;对身边,甚至是更长远、更复杂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在整个活动的筹备工作中,我从无从下笔、无从开口、无证可循,到一步一步确定探究主题、寻找素材、进行采访工作,再到较后的整理成文。在这个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的冲刺我自己,这次的探究活动除了让我从对家乡历史一无所知到了解了乡镇的发展概况之外,更让我刷新了对自我的认识。那就是只要想做,就可以。
在活动之余我一直试图揣摩本次大赛的意图,在初始参赛的时候,我并没有真正体味到这样一个活动的意义,认为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写作大赛,然而在一步步的完全融入进这样的探究中,整合出一段段分层、多角度的金胜镇发展历程史的时候,它让我对整个家族,整个金胜镇,甚至是整个社会或是的历史有了一个全新的想法,就像斯塔夫里阿诺斯在撰写《全球通史》的序言中所说的——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同样的,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上至,下达家族,都需要不断去发掘身边的新历史,从而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身边的变化,并从中寻找出现的问题,然后解决,我想这便是本次历史写作大赛真正想要让我们明白的东西吧。
参赛感言五
获奖选手:管峥
参赛作品:《戏与情——奶奶的1956前后》
所属学校:江西省赣州中学
历史探究实属不易。早已知道文史研究在21世纪迈入了高度职业化和技术化的阶段,通过这次采访和记述,我理解并践行了作为准知识分子应当具有的探究精神。
恢弘的历史与微小的个人息息相关。微不足道的个体与浩浩荡荡的历史之海紧密联系,并见证、记录、传承甚至推动历史。我虽是至小中的至小,但是记录这段历史的使命却令我不再感到卑微。
历史不应被翻过。历史无小事,每一事件都值得审视和反思。比生命的消亡更加悲惨的事情,可能会是这种消亡的无意义。不被承认,不被反思,鲜活的生命无声消失在时代的记忆里。
参赛感言六
获奖选手:杨佩儒
参赛作品:《祖父的五个梦想——与共和国同龄的光辉岁月》
所属学校: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
探究过程比较艰难,主要以对爷爷本人内心感受的探究和访谈为主,结合实地考察与走访,并大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与爷爷的口述回忆进行对比,增加记录涉及到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准确性。
在这次活动中主要收获了一些对于家庭、历史的个人体悟与历史探究方法的新认识。
听爷爷早年的经历回忆,感到每一个老人都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也感受到了历史是由许多英雄人物与更多的人民大众所创造的,正因为有了像我爷爷这样的许多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民群众,才有了今天的历史,才有了共和国的光辉岁月。
方法方面,过去我经常闭门读书,这一次考证许多时候需要实地走访考察,深刻感受到历史是有许多小的元素构成的,这些东西书上看不到。历史需要亲身体悟,需要考证精神,需要多角度对比获得历史材料,不能独听一面,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
实物资料因年代久远,一部分找不到、凑不齐,也是一大遗憾。
参赛感言七
获奖选手:黄舒云
参赛作品:《耕读传家长——我的爷爷我的故乡》
所属学校:江西省赣州中学
作为一名高三的学生,时间是极为宝贵的。看着教室里每天都在更新的距离高考天数,我深深地知道自己的奋斗坐标和青春梦想!但这并不影响我满腔热情地参加北大历史系主办的“首届北大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这既是兴趣使然,更是使命所在。
我是一个出生长大在城市里的 00 后,祖祖辈辈生活过的故乡,对我而言,仅仅是一个清晰又模糊的地理名词。——心有不甘,我的根在哪?
近几个月来,我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收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并结合实地考证等手段来展开。在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方面,重点是对事件的亲历者——爷爷进行访谈,前前后后进行了 9 次,基本上是靠周末的时间完成的。
在第二手资料的收集方面,主要是查阅了一些文献资料,比如《黄氏家谱》、《黄峭山后裔与客家文化》、《宁都县志》、《蒋经国在赣南》等书籍。
在实地考证方面,得到了爸爸的大力支持,我们驱车数百公里回到宁都县田头乡璜山村,实地察看了爷爷的祖屋、祖屋旁的门楼,以及爷爷读私塾和小学的房屋,第一次到村里后龙山上踏寻宋代“牛石山房”书院的遗址。
对我而言,这既是确保历史作文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需要,更是一次短暂而难忘的寻根之旅。
在实地考证上,也留下了一些遗憾。由于动身迟了两年,爷爷解放后就读的小学已全部拆除,建成了一个乡镇农贸市场,爷爷当老师时在村里老祠堂墙壁上用毛笔书写的毛泽东语录也因祠堂重修而无处可寻了。
参赛感言八
获奖选手:朱钰炜
参赛作品:《献给孤独生命的歌——纪念我的曾外祖父刘祯祥》
所属学校: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第一中学
在我去了解太姥爷过往经历的时候,我没有找到他的生活照片,也没有找到他的书画作品。这些东西或是遗失或是因为政治原因烧掉,只寻找到一本日记和1970年写的自述材料。我不敢相信一个人活过的痕迹竟是如此干净,可是,这便是现实,不加一点装饰的现实。
当我把太姥爷那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经历写下来,我仿佛能够感受到他生命中所遭受苦难和难以诉说的孤独感。他的人生经历,也或多或少是那个时代里一部分人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