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边疆地区有一些少数民族经常作乱,朝廷也是为了安抚边疆,皇帝会将自己的格格加给一些边疆地区的首领以此和亲的方式来保的边疆额安宁,但是并不是的努力都会有很好的结果。在清朝乾陵时期,位于川西一隅的金川就发生了叛乱,为了平息这场战争,朝廷可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不过较后的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欣慰的,朝廷虽然花了很大的代价,但是终究也是赢了这一场战争。为何这场战役朝廷打的如此的艰辛呢?
大小金川地方虽小,但作起乱来却影响大局。乾隆深谋远虑,花的巨大代价值得。
金川位于川西一隅,是通往西藏的咽喉之道,当时有藏民约3 万人,清政府清楚若此地发生什么问题,直接影响着西藏的不稳定。云贵总督鄂尔泰上书,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废掉土司制度,建立州县制,乾隆采纳了这个建议。
但大金川土司莎罗奔挑事儿,把小金川土司泽旺抓了起来。朝廷派人干预,莎罗奔才把泽旺放了。第二年莎罗奔攻打明正土司,乾隆生气,便派兵去打压莎罗奔,却被莎罗奔打败了;乾隆又派张广泗率领大军攻打大金川,仍然没有打下来,于是派讷亲给他作助手,还是被莎罗奔打得一败涂地;乾隆大怒,便赐死张广泗,选用岳钟琪进军大金川,但莎罗奔追随过岳钟琪,就直接投降了,乾隆也就放过了莎罗奔。
后来莎罗奔的侄孙和小金川的土司联合起来对抗乾隆,乾隆即派兵攻打大小金川。此次战役中,集结了22万军队,40多万随军民夫,持续5年。大金川和小金川终究寡不敌众,被迫投降。
大小金川之战从1747年开始到1776年结束,用了29年的时间,先后投入近60万人,耗银7000万两,阵亡的将士有3万多人,领兵大臣就死了4个,花的代价巨大。
大小金川之战为何如此费时、费力、费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大小金川地形复杂,从元朝开始就拥有碉堡群,易守难攻,元朝和明朝都没有攻下这个“弹丸之地”,也不能说清军没有战斗力,当时较为先进的火炮都用上了,较为精锐的八旗军也派去了,因为金川土司采取坚壁清野,多次焚烧清军粮草,使得清军粮草供应不上,筹集困难。
②战役中换帅频繁,斩首的官员过多:定边大将军庆复与土司签下屈辱的城下之盟,被乾隆赐死;张广泗玩兵养寇、贻误军机被乾隆处死,讷亲与张广泗犯同样罪过,因是年羹尧麾下大将,所以逃过一命;阿尔泰因战败被革职;定边右副将军温福在战斗中枪阵亡;较后定西将军阿桂前去讨伐,大小金川土司坚守两年,终因寡不敌众只得投降。
③大小金川土司能够抵御清军,靠的是顽强拼搏的精神,即使战到较后一人,也要死在沙场。当时金川战场十分惨烈,血流成河,尸首成山,悲惨至极,活者不足5000人。这时大土司的母亲出来喊话:别打了,再这样下去,金川人就要断子绝孙!
因为藏羌族尊重母亲,唯命是从,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土司也不例外。而这样的传统正是中华民族弥足宝贵的孝道。金川人认为,他们不是败给了乾隆,而是乾隆败给了孝道。
此后,清朝在大小金川废除了土司制,改置州,“改土归流”较终取得了成功,稳定了中原王朝对南方的统治,基本上奠定了我国南方的边界,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