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又到了我们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端午节也是我们一家人团聚,吃粽子,看龙舟的时候了,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有很深的文化积淀的,真好今年的高考也在端午节期间,那么大家对于端午节这个节日有什么考虑过的想法呢?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端午节的作文,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本站。
新时代新文化端午节的作文800字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节日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较好载体之一。
今天适逢端午节,就端午节文化,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参与《非遗文化》杂志社主办的“新时代・新文化”主题论坛活动。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本次考试的作文题不在审题上故意设置难度,主要还是考查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体现文化自信。
但是,不故意设置难度,不等于我们不需要审题,更不等于随意写作。其实从较近两年的作文题来看,如果难度不大,那么往往在广度上会加大考查,也就是我们平时教学中提到的“空”,写作范围极大,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思维过度散乱,文章自然会言而无物;立意肤浅,文章自然是正确的废话堆砌;同时立意趋于雷同,千人一面的作文大量出现,阅卷老师必然审美疲劳,分数就比较保守,42分上下的作文比比皆是。
越是看似简单的题目越需要注意收拢思路,在一个点上深挖,注意联系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特点,因为高考作文必然要体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也就是有感而发,解决现实问题。
从本题来看,引言部分两句话,第一句点明了端午节是四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法定节假日。第二句说明了非遗的成功,尤其是点出节日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写作时特别要注意文章是用来参加《非遗文化》杂志社的论坛活动的,其中要突出“新时代・新文化”的主题。由此我们不难判断,本次考试作文题其实就是让我们分析讨论以端午节为载体的传统文化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走出新路,既需要传承,又需要创新。
作文:让我们的文化青春不老
“由故土、血缘、乡情汇集而成的巨大磁场,遍布大地山川每个城市和村庄。让这磁场产生效力与魅力的,既是感情的力量也是文化的力量。” 谈及节日文化,一位作家有过这样的判断。
诚如斯言,无论我们身在何方,一到端午节,就总是会想到那糯软喷香的粽子,想到那五颜六色的彩绳,想到儿童背上插着的艾草,想到千帆竞发的赛龙舟,当然更会想到二千多年前的爱国诗人屈原。其实除了这些,每到节假日,我们还总是会想到家庭团圆,会想到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家,会想到大家聚在一起的温暖和力量。
于是端午节不仅仅是“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的凄风苦雨,也不仅仅是“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的忙忙碌碌,它更是“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的佳节胜日,是家庭团圆的美好时光。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切都在变,端午习俗自然不例外。比如,过节方式在变,从前是“父母在,不远游”或者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不是急匆匆赶在回乡团圆的路上,就是凄惨惨困守他乡孤独思念家乡的父老。而如今,高铁的四通八达,飞机的便捷经济,使我们过节变为“千里江陵一日还”,距离已经不能阻隔我们的亲情,或者是“父母在,一同游”,扶老携幼全家出境游今天已觉不新鲜;过节礼物在变,从前是回家必带老三样“土特产、保健品、衣服鞋帽”,而如今早已变为“数码产品、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的新三样;传送方式也在变,原来是大包小包背回家,现在是动动手指网上购物,人没到家,货已先发。“吃饱吃好”早已不再是过节的主要节目,“大吃大喝”也早已成为饥饿年代的遥远记忆,过一个绿色环保的端午节,过一个充满文化创意的端午节成了新时代中国人的普遍追求。端午文化的这些变化,折射出人们节节攀升的生活水平,映照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的习俗。丰子恺在《端阳忆旧》中回忆:端午的早晨忙于制造蒲剑:向野塘采许多蒲叶来,选取较像宝剑的叶,加以剑柄,预备正午时和桃叶一并挂在每个人的床上。迟子建在《故乡的吃食》中写道:父亲那时爱跟我们讲端午节的来历,讲屈原,讲他投水的那条汨罗江,讲人们包了粽子投到水里是为了喂鱼,鱼吃了粽子,就不会吃屈原了。我那时一根筋,心想你们凭什么认为鱼吃了粽子后就不会去吃人肉?我们一顿不是至少也得吃两道菜吗!林海音则在《我的童玩》中高兴地回忆儿时的玩具:用小块红布剪成葫芦形、菱形、方形,缝成小包,里面装些香料。串起来加一个小小的粽子,挂在右襟钮绊上,走来走去,美不唧唧的。这样的习俗描写,让人读来莞尔,很多地方今天仍然这么做。这些流传千百年的端午节习俗,不会因为时代发展而褪色,恰恰因其绵延久远而独具一种文化的魅力。
无论习俗怎么变化,我们对团圆的向往都不会变;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我们对国泰民安的盼望都不会减。每个家庭的团圆,构成了的团结;每个家庭的幸福,构成了的力量。
“新时代需要新文化,新时代必然催生新文化”,端午节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内涵和过节方式也在传承中有所改变,但是在流动的时代感受团圆的温暖和力量,在变化的时间里感悟不变的文化基因,我们才会更有动力创造美好生活。
让我们的文化青春不老,让我们的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