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确实是我们童年的阶段陪伴我们成长的一一部电视剧以及名著了,其实我们小时候更多的是看的情节,其实咱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是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启示的。伊顿教育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西游记给我们的启示,希望能够给大家启示。更多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本站。
《西游记》给我们的启示太多了。下面列举十条:
一,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通往西天取经的过程,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之后,较终可以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二,唐僧一路降伏四个徒弟的过程,其实是在降伏自己心中的心猿意马,贪嗔痴的过程。孙悟空代表嗔恨,猪八戒代表贪心,沙和尚代表愚痴,一个人能降伏贪嗔痴,他就能经得起各种考验,较后修得正果。
三,人都会错误,甚至于犯法,只要在有信仰的人的正确领导下,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有一套科学有力的管理制度和手段(带上紧箍咒),犯法的人也可以变好,改正错误,完成任务,修成正果。
四,公有制的体制存在弊端,人人都不太出力。比如,孙悟空的经历告诉我们这个问题,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好像能力很强大,没有什么对手,但在取经路上,好像能力不足,经常打不过妖魔鬼怪,为什么?天宫是国营单位,人们出工不出力,取经路上的妖怪,是民营企业,人人都有看家本领,有的还有强大的后台,他们与孙悟空打架时,会全力以赴,用尽各种手段,孙悟空就显得力不从心。
五,中国人想像中的法律应该是用犯罪的大小来量刑。孙悟空大闹天宫,打砸抢什么都干,罪恶极大,被如来佛祖一巴掌压在五指山下,判出有期徒刑500年,直到唐僧取经时需要人才,才请求将他放出来。美国人实施了按罪判刑的方法,而我们却不采用。
六,《西游记》表面讲的是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真正讲的是一个追求觉悟的修行人,降伏自身心魔,自我完善,获得智慧和勇气,完成从平凡到伟大的修炼历程。
七,唐僧师徒的取经之路,实际上就是和自己作战的旅途,是和自己的自大、贪念、嗔怒、情欲、傲慢、怀疑、痴迷、偏见斗争的过程。唐僧的八十一难,不都是自己的心魔在作祟吗?悟空一路上的降妖除魔,斩断的都是师徒自己的心魔。明白了这些,再看《西游记》,就会大有不同。你就会发现每一章节的情节、每个妖精的角色,其实都不简单,都是在影射修行时会遇到的问题。
八,紧箍咒的真实含义。心猿、意马在这里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指人的杂念。唐僧是个凡人,也有七情六欲。有了各种欲望,就会有杂乱的念头出现。人很难控制自己的思想,思想会在我们不经意间把我们带到千里之外。我们谁能够做到在哪怕一分钟的时间里面,不让头脑有的念头出现呢?悟空一个筋斗云可以翻出十万八千里,就是作者用来暗示:杂念的威力和难以控制。
唐僧要秉心成佛,首要的就是降伏心猿意马,不让纷杂万千、随时变化的情绪和念头干扰自己,影响自己对心的修炼。唐僧给悟空带上金箍,其实也是在给自己的头脑带上金箍:一方面表明了控制杂念的重要性,它贯穿唐僧修炼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唐僧控制心念,要一心不乱的决心。
九,换个角度看《西游记》,也可以看做是走在修行歧路上的孙悟空,寻求自我救赎的传奇。悟空自恃神通,却到处碰壁,走到了穷途末路,被压到了五行山下动弹不得。悟空反过来要向三藏学习,学习仁爱,学习慈悲,学习菩萨道,来实现个人修行的圆满。悟空放弃了自己阿修罗道的大圣身份,从菩萨道的小行者做起,决心是多么坚定。
十,吴承恩写《西游记》,是有现实意义的,他是希望能对读者的现实生活有所启发。那我们顺着吴承恩的现实主义思路来想:悟空写的是谁呢?悟空代表着我们自己。每个人都能从悟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或是争强好胜、或是追求力量和能力、或是刚强和急躁、或是扶危济困崇尚正义、或是出身贫寒但有所成就、或是自信乃至刚愎不进人言、或是有悟空身上较突出的品质:追求上进。悟空在《西游记》里面的角色,和我们每个人一样,都是在路上,在争取目标的过程中。
总之,《西游记》不是神怪小说,虽然说的是天上的事,但讲的是人世间的事,在时候对我们都有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