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我们中高考的考试考点,不知道究竟是为何,中高考总是爱考察辛亥革命这个考点!相信高考生们不管经历多少年后都应该忘不掉记忆里面历史老师们讲这个知识点的样子和声音。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以及历史意义,还为大家扩展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点,以下是详细内容,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伊顿教育广西网站。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法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过热情和民族觉醒
(4)促使社会经济 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5)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趣味历史扩展:
一、三民主义
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这个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较早的组织的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誓词同《兴中会章程》中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内容,成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简要表述。兴中会的纲领中第一次划时代地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要求。次年孙中山在广州起义流产而逃亡国外期间,认真研读了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始知徒致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通过后来的革命实践,三民主义得到丰富和发展。在同盟会的政纲中,三民主义被完整地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句话。
#p#副标题#e#
二、中华革命党
中华革命党是中国国民党的前身。是1914年7月8日,孙中山为推翻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而在日本东京成立的资产阶级政党。1916年7月25日,中华革命党本部向各分、支部宣告了中华革命党的结束。宣告说:"奉总理孙先生谕:本党成立,实继癸丑革命而起,其重要目的,在推翻专制,重造民国。迨袁贼自毙,立大总统依法就职,因令各省党军停止进行。今约法规复,国会定期召集,破坏既终,建设方始,革命名义已不复存,即一切党务亦应停止。将来如何改组,有何办法,应征求海内外各支、分部之意见。"宣告了中华革命党的结束。
三、三民主义要点
民族主义: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其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民生主义:其较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四、中华革命党机构
中华革命党设本部于东京,推选孙中山(广东省中山市人)为总理。本拟举黄兴(湖南省长沙市人)为协理,因黄反对立约按指印,并在策略上与孙中山存在分歧,拒绝入党而虚其位。
本部设总务、党务、军务、政治、财政五部,由陈其美(省湖州市人)、居正(湖北省武穴市人)、许崇智(广东省广州人)、胡汉民(广东番禺人)、张静江(省湖州市人)分任部长。
其支部总计五十七个,大多建于海外各埠,国内各省仅占十八个。其分部则全部在海外。党员总计万余人。中华革命党以实现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推翻袁世凯专制政府,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