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孩子却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常常没有自己的想法,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相信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主见,有想法,不跟着别人人云亦云。想要孩子便得有主见,那么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鼓励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的习惯就显得格外重要。父母想让孩子成为有独立见解的人,要着重培养哪几种能力呢?
独立思考能力
孩子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究其原因,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特别是家庭环节。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关键在于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要想孩子爱思考,家长首先要鼓励孩子多问问题。孩子是否爱问问题,取决于他的问题得到了怎样的反馈:是被认真对待了,还是被敷衍搪塞了;是招惹来了更多说教,还是引发了有趣的谈话;是让他感到自豪、被认可了,还是让他感到难堪出丑了。因此,认真、真诚、饶有兴致、充满热情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就是对孩子提问较好的鼓励。
聪明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会尝试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从中学会独立思考。比如,当家里的电视突然没有影像和声音时,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看看是电源的问题,还是电视机自身的问题。孩子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积累了经验,当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时,会充满成就感,思维能力也相应得到增强。家长还可以通过把大问题简化成多个小问题,把难度降低,引导孩子主动思考,甚至教给孩子简单的分析推理过程。
孩子开始会说话后就是个小小“十万个为什么”,家长可以掌握一些提问技巧,启发孩子进行更多的思考。比如读绘本故事的时候,家长可以针对书中的基本信息对孩子提问。例如:“小红帽住在哪里?”可以让孩子在理解了故事的基础上回答问题。例如:“为什么小红帽要穿过森林?”如果孩子再大一些,还可以“进化”出一些更复杂的问题:“如果小红帽是和朋友一起去看外婆的,会发生什么呢?”“如果你是小红帽,你做的会和她有什么不同?”这个层面提问的精髓在于,启发孩子把其他场合学到的知识拿来运用到当下这个场景,并鼓励孩子跳出故事情节本身,对自己掌握的知识重新组合,挑选出重要的信息来得出自己的结论。
独立决策能力
一般人认为,独立决策是成人才有的能力,孩子只要听话就够了。而事实上,我们忽略了,这种能力不会在孩子16岁或20岁的时候突然就具备了,因此,让孩子逐渐学习决定自己的事是很重要的。
“
较年幼的孩子能通过日常生活循序渐进地学习如何做决定。“你想穿红色T恤还是蓝色的?”你把两件衣服都展示给孩子让他仔细考虑。多数孩子能够做这些较初的决定。
小学生们已开始能在更多领域决定自己的事情,例如食物、着装,以及娱乐活动。在这些领域,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如“麦片还是吐司面包?”“你想先干什么,做作业还是刷碗?”“你想现在打扫你的房间还是午饭后?”
”
通过日常活动给孩子各种选择,你能够帮他学到在行动前如何审慎地思考。此时他练习得越多,在将来的人生中做出更大更重要的决定就更加容易。
一些我们认为是想当然的事情,对孩子来说,都需要学习。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听大人们讲述做决定的过程,能够让孩子受益。
例如孩子问:“我们今晚能出去吃饭吗?”家长可能会回答:“我们昨天中午才出去吃过饭,而且我买的汉堡包就放在冰箱。如果今晚我们还出去吃,汉堡可能就会坏了,这样很浪费。但我想如果把汉堡放在冷冻层,那么到周四也还能吃。但是周四我们邀请了外婆来吃晚饭,汉堡会不够吃。或许我们今晚出去吃,回来时再多买些食物。好,那今晚我们出去吃吧。”
你会发现,这样看起来啰唆的长篇独白,比起家长简单地回答“是”或“否”,能让孩子学到更多有关决策的知识。
孩子较终要学会为自己做决定。我们的任务是在他年幼时抓住每个机会教他如何做出好的决定,帮孩子建立内心的准则,引导他们成为更有能力、更负责的人,这是家长较重要的任务。
让孩子相信自己的力量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独立见解的人,除了思考能力和决断能力以外,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关键的一环。
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总觉得不如别人。因此,家长要以肯定的语言评价孩子各方面的表现,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从各方面增强他的能力;创造条件,使孩子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孩子的信心,从而使之相信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