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一个新的问题引起了保护少家长们的关注,学生的家庭作业要家长签字!这件事到底值不值得提倡呢?学生家庭作业让家长签字的意义在哪里呢?应该怎样看待老师批改,家长签字这里面的本意呢?伊顿教育为您提供了以下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伊顿教育广西网站。
近些年,随着“家校共同体”教育理念推广,借助网络交流平台,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结越发紧密、互动日趋频繁。这对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成长是好事,但也出现了一些“跑偏”现象,学生家庭作业变为“家长作业”即为个中典型。一些地方和学校甚至把作业的检查、纠错、评价等悉数交给家长,一些费时、费力、费脑的命题小报和视频作品等让家长们“白天上班、晚上上课”,有苦难言……
#p#副标题#e#
把“家长作业”泛滥完全归因于学校和老师偷懒,有失公允。为“家长作业”纠偏,首先要弄清一个基本前提:虽然家庭和学校都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课堂,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站位、分工、方式和着力点上都有很大不同,倡导“家校共同体”不是要把家庭变成另一个学校,把家长变成另一个教师。因此,一些学校和老师让家长深入干预甚至包办学生家庭作业、硬性要求家长定期参与学校卫生劳动、文体活动等做法并不可取。这样做不仅加重了家长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它迟滞了孩子对己负责的素质养成。
父母是孩子较亲近的“老师”,在孩子的习惯养成、学业完成中理应担负督促之责,但包办代替则有害无益。学校教育具有职业性、性、阶梯性等特点,家长花费再多心思和精力,都无法替代老师在孩子进步中承担的角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和学校就像一个人的双手和双脚,两者协同服务于一个躯体,但若将两者作用混为一谈,难免会让人由直立行走退化至爬行。
小小的作业本是学校和家庭、家长与老师之间良性互动、协调共进的纽带,它的正确打开方式或许是学生认真做、老师认真批、家长常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