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以及古代的朝代中,对于等级的划分都是的严苛和明显的,不同的等级和种族享有的待遇是天差地别。在清朝,经常会有人因为卓著的功勋而被皇上赐予黄马褂,对于他们而言,这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皇帝对自己功劳和成绩的一种的肯定。那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被赐黄马褂,其由来有时什么?看了下文你就明白了!
较先,黄马褂只是一种服饰,是满清一种习俗的传承。
未入关时,旗人以渔猎为生,打猎是生存之本,骑马成了较主要的技能,不适宜穿长袖大袍,为了方便,他们制作出一种轻便短小的服装,袖子只到肘部,下摆只到大腿,称为“马褂”。入关后,虽不再打猎为生,但仍延续了狩猎的活动,便将马褂作为一种有特定意义的服饰。
其次,黄马褂有颜色与图案等级之分。
黄马褂有明黄、金黄和杏黄之分。
明黄,又为淡黄,等级较高,是帝王专用颜色,还有经皇帝特许有职能的人才可使用,相当于高级工作服,称为“行职褂子”,比如内大臣和御前侍卫随从,其他人不可使用,否则就是蔑视皇权,觊觎皇位。
但皇帝的明黄配以龙饰,而内大臣和御前侍卫一般是明黄色的绸缎或纱制成,没有花纹和彩袖,纽绊为黑色,帽后饰花翎,予以区别。
金黄,又为深皇,是王爷和宫妃使用。
杏黄,又为红黄,平民较多可使用这种服饰。
再次,着黄马褂得是皇帝近侍或皇帝特许,所以黄马褂也是皇权象征,常作为一种功德奖赏手段,彰显皇恩。
狩猎活动时,赏给“行围”官员或成绩较佳的猎手或比武考生,相当于奖牌,这种奖赏得来的马褂,称为“行围褂子”,纽绊也为黑,只有狩猎时可穿,其他时间禁用。
作为朝廷的恩典,赐给屡立战功显赫的人,也就是军队统帅,有时也有特别作为的文官,这种马褂称为“武功褂子“,纽绊为黄色,与衣同色,象征荣誉与尊贵,也是身份权位,一般庄重的场合皆可穿,比如年羹尧就被“赏赐黄马褂”,他还穿着朝覲,颇为得意。
后者尊于前者。皇帝命令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员外交时必穿马褂,是大清国的无上荣耀的象征。比如李鸿章在日本进行马关条约谈判时着黄马褂,后遇刺染血,还珍藏作为报国耻的一种激励。
较后,作为行服马褂与赐赏马褂,所代表的权位不同,礼节不同。
穿行服马褂者是皇帝特许行政人员,高级公务员,所以同为朝中官员,无需礼节跪拜。
穿赐赏马褂者是有特别突出功绩的人,一般都是军队较高指挥者或朝中数一数二大官,倚重肱骨之臣,要有跪拜之礼。
但普通百姓无论于谁,都得跪拜行礼,谁叫人家是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