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在三国时期也是一个风云人物,他心思细腻,有着人的智慧和谋略,也是诸葛亮较强劲的对手。古人对于自己的身后事都是在乎的,并且也是看到了先前的汉朝的一些被掘墓鞭尸的场景,所以在自己百年之后,希望可以不被掘墓,于是会想出很多的法子来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司马懿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他的计策是怎样的呢?
司马懿出生于公元179年,因为自幼博学多才,所以得到了曹操的关注。公元201年,曹操曾经征辟司马懿为官,但当时的司马懿认为曹操为阉宦之后,所以装病躲过了曹操的征辟。
公元208年,曹操以武力胁迫司马懿出仕为官,29岁的司马懿出任文学掾,从此成为了曹魏集团重要的谋士,经常陪伴于曹操身边南征北战,学会了曹操太多的机谋权变。
公元220年,曹操感觉自己寿数将近,便开始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因为生前盗墓无数,而且乱世尚未终结,所以曹操在去世之前交代曹丕等人。自己的墓葬要选在土地贫瘠的地方,而且还要“不封不树”,墓内不得陪葬金玉宝器,只需穿着平时的衣服下葬即可。也因此,后世根本找不到曹操的陵墓,甚至出现了曹操七十二疑冢的传闻。
公元251年,72岁的司马懿已经取得了曹魏的军政大权,奠定了司马家将来取代曹魏的基础。这一年司马懿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临终前,司马懿仿效曹操设下一计,《晋书·宣帝纪》中记载
先是,[司马懿]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
这也就是说,司马懿也选择了薄葬,并且仿效曹操葬在了土地贫瘠的山上。同样不立坟丘,墓内舍弃金玉宝器等陪葬品,后来的死者也不得合葬。
除薄葬之外,司马懿还有一招比曹操玩的更绝,甚至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其临终遗命;“子弟群官皆不得谒陵”,这也就是说为了防止盗墓,司马懿连子孙拜谒祭奠也省下了。
司马懿薄葬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防止自己的墓葬被盗。然而千算万算,司马懿没有算到,上世纪末,一位农民在田间锄地的时候,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一个栩栩如生的武将。后来经过发掘鉴定,司马懿的墓葬较终被发现。
反过来再看诸葛亮,诸葛亮临终时同样选择了薄葬,《三国志》记载;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诸葛亮的陵墓因山为冢,墓穴仅仅能够容纳棺椁,且没有陪葬品。这也导致了诸葛亮的陵墓更难被发现,所以直到今天诸葛亮的陵墓依然是一个谜。
当然民间也有传闻,诸葛亮死前遗命5个人抬棺向南,其中4个人负责抬棺,1个人负责做饭,直到绳子自然断裂之后,就地掩埋即可。
不过在这个事件中,诸葛亮仅仅给了5个人4两银子,较终4个抬棺的人杀死厨子,企图每人分一两。而厨子想独吞,在饭食中下了毒药。5个人一起毙命,从此再也没有了诸葛亮墓葬的消息。
正因如此,后世传闻诸葛亮临终计谋,确实高于司马懿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