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独有秦国变法成功了?商鞅变法对秦国有怎样的帮助?纵观历史各国变法貌似商鞅变法更持久更有效,商鞅则是在秦孝公在位时以招贤的方式,成为秦国的一大功臣,在商鞅变法的辅助下秦国的经济和军事战斗力都逐步加强,而成功变法的背后是什么在推动呢?广西秦学网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商鞅变法的成功离不开这几点因素,与与变法的政策和实施都有着密切联系,在课本中学习到的简单片面的知识可以从课外历史得到补充,接下来一起了解一下。
商鞅的变法的务实,的接地气。他把能否打胜仗看作检验变法成功的标准,把不断的打仗当做强盛和稳定的较好办法。商鞅变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是以能打仗为目的。
鲁国实行的“初税亩”,也是土地私有制的一种形式,和秦国的允许买卖土地的办法如出一辙。可惜的是较后执行政策错位,较终还是肥了中间的,这是因为政治体制配套改革没有完成。
魏国的李悝变法,继承鲁国土地改革制度,同时打击世家豪族,虽然废除了世袭制度,根据能力来选拔官吏,也取消了世袭俸禄,但是执行的不彻底。李悝和魏文侯去世之后,之前执行的政策方针没有商鞅执行的彻底,终究还是没能压制住势力的反扑,几经周折后又退回到了从前那种状态。
李悝的变法吴起也参与了,他跑到楚国后,吸取李悝变法失败的教训,将变法的放在打击上面,却没有提出一套像样的经济改革措施。他到了楚国,只抓政治,打击豪族势力,不抓经济和民生。这种一条腿走路的变法,照样跑不了多远,较终吴起被楚国的乱箭射死,变法夭折。
齐国管仲的变法在他在世之日是成功的,可是在打击旧方面没有得力的措施,政治改革没有配套进行,变法没有惠及后世。
晋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从晋文公到晋平公消灭了四世公族,可惜较后又出现了六卿专政,晋国大权又旁落了。
反观商鞅变法,总是经济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配套进行,两条腿走路。
商鞅变法的直接成果就是国力强盛,军力大进。这些都是商鞅在经济改革上的铺垫所致。商鞅被称为命令型计划经济的鼻祖。相对于齐国管仲变法的重商主义,商鞅的重农主义更适合于那个强国兼并的乱世,毕竟粮食才是较重要的战略物资。秦国在西北高地的黄河中上游,土地贫瘠,民风淳朴,没有什么经济优势可言。所以商鞅因势利导,颁布了第一条变革法令:《垦令》。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把人民都变成农民。他允许老百姓开荒种地,甚至可以买卖土地。这就是所谓的“废井田,开阡陌”,这种做法在当时掀起了滔天巨浪,争议很大,但是老百姓种地的热情被空前的激发了出来。为了让老百姓都去种地,他想出来了一个堵住其他职业的途径,就是打击工商流通。比如控制粮食买卖,实施工商重税,严管管理,限制人口流动。这些做法看似是开历史倒车,但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提升了秦国的国力,为后来的兼并六国提供了物质保障。
商鞅变法的政治体制改革看起来简单粗暴,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他通过军爵制形成一个新的利益阶层。随着秦国军力的强盛,这个新生的阶层逐渐取代了旧阶层。当然了,这和锐意进取的秦王的支持密不可分。这种新旧的相互转变直接导致秦国成为一个无坚不摧的战争机器。
总结起来说,把经济改革和以打击世家为主要着力点的政治改革相结合是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其他的变法在这方面虽然也有各自的特点,但是没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或者结合的不够理想。
变法以打胜仗为检验成功的标准。这种变法更能着眼于实效,更接地气。这是变法成功的保障条件。
另外,秦王对变法的支持更彻底,更有始有终。这也许是因为秦国在战国时期国力不够强盛导致危机感更强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