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其实就是契丹人,在唐朝的时候契丹人就和中原有着密切的来往,而且从很多地方就可以看出当时的辽国就想进入中国,在中国称帝,契丹人一贯称为的可汗,被改成了皇帝,同样和中原有着一样的制度,有皇帝皇后皇太子,这就足以看出他有多想进入中原,至于较后为什么没能进入就看看小编下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辽国其实是“入主”了中原的,只是没有站得住,站得稳,不到半年,较后又退回去了。
契丹人从唐朝就开始和中原接触,并不是一个文化落后的部族,阿保机从一开始就有入主中原的想法,而且也有机会。907年阿保机成为契丹各部的大汗,而就在这一年,唐朝正式玩完,中原进入五代十国的乱世,这种局面对于契丹人进占中原来说,是很有利的。
916年有一个更关键的事件,就是阿保机由契丹可汗改称皇帝,这是他想入主中原的信号,只有占了中原,才能做皇帝,如果只是想当契丹人的老大,没需要叫皇帝。称帝以后,阿保机采用中原王朝的制度,建立都城上京城,册封皇后,册立皇太子,同时尊奉孔子,建立孔庙,定期祭祀,全都是一副要当中原皇帝的气派。
这跟皇太极由后金大汗改称皇帝是一样的,都是不甘心只当契丹人或者满洲人的老大,而是想当中国人的皇帝。清朝较后能够入主中原,靠的是明朝内乱,李自成打入北京,吴三桂引清军入关。这些事情大家都知道,清朝遇到吴三桂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契丹人其实也有这样的机会的。
936年后唐发生内乱,镇守太原的石敬塘起兵造反,一样的派人联络契丹,较后石敬塘造反成功,当上后晋的皇帝,把燕云十六州送给了契丹人,这下子契丹完成了第一步的战略计划,就是蚕食中原边境,兼有草原和中原的地盘了。
十年之后的946年,辽太宗耶律德光跟后晋翻脸,进占陕西,后晋亡国,这时契丹人已经实现了入主中原的梦想了。正因为实现了入主中原的梦想,这一年契丹人才正式建立了大辽的国号,所谓的辽国,这时才算真正开始。
辽国建立后以后,形势对于契丹人来说也是好的。当时中原大乱,各地军阀割据,而且大家对于皇帝由汉人来做还是由契丹人来做,也没有多大的情绪。还不像明朝末年,大家对于满洲人当皇帝还接受不了,当时的中原,之前已经接受过了沙陀人的两个王朝,后唐和后晋,都是沙陀王朝,至于契丹人当皇帝,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功名富贵,各地军阀也没什么意见。
事实上,当时跟耶律德光争天下的刘知远(后汉太祖),也是个沙陀人,刘知远当皇帝,也不见得就比耶律德光更有正当性。刘知远称帝后,派人去招降各地军阀,基本上没人理他,就连他的势力范围内的晋州、代州的守将,都不理他。
但是较后契丹的辽朝没有像满洲的清朝那样在中原坐稳江山,较大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治国水平不行。清朝入主中原后也乱杀人,也搞得民不聊生,但明朝有着很发达的文官治理体系,清朝把明朝的文官招降以后,立即可以恢复社会秩序,州县的治理很快就恢复了,老百姓只要一安定下来,慢慢也就不反抗了。但契丹人的运气就没清朝好。
辽国面对的中原,是五代十国的军阀时代,中原自己的文官治理体系都比较差,契丹来了之后,只能依靠中原各地的军阀,这些军阀没有安定社会秩序的内政治理能力,反倒把局面越搞越乱,民不聊生,到处都在闹事。
二是契丹皇室内部不团结,甚至是矛盾重重,勾心斗角。结果搞得中原的局面完全失控。耶律德光拿下陕西后不久,就得病,然后死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老大死了,下面就乱了,契丹人较后退出中原,这是较关键的原因,但不是根本的原因。
但是,清朝在入关前后,也是刚刚死了老大,皇太极也是在关键时候死的,接着是顺治这个小孩儿即位,但是满洲皇族是团结的,虽然也有人不满意,但较后大家没有公开的内讧,而是以顺治帝做皇帝,以多尔衮当摄政王,大家团结在这两个中心周围,把天下拿了下来。
可契丹皇室就不行,耶律德光一死,大家就开始闹分家了,当时辽国的皇太弟李胡还在东北,不在中原的南征大军中,南征大军中较有势力的是皇侄耶律阮,耶律阮是耶律德光的大哥——当年的皇太子耶律倍的儿子,耶律倍当年被耶律德光抢了皇位不说,还被逼着流亡后唐,较后死于乱军之中。
耶律阮这时抓住机会,在军中自立为帝,他这么搞当然首先面对的问题不是继续在中原争天下,而是要回草原的老巢去解决皇太弟李胡,耶律阮称帝后,当然立即遭到留在东北的皇太弟李胡的反对,双方都准备打仗了,耶律阮于是带着南征大军回东北跟李胡火拼,自然不能再管中原的事。耶律阮一离开中原,刘知远就出来收拾局面,后汉王朝就这么捡了个大便宜了,等到耶律阮解决了李胡,中原也稳定了,他想要再回来,已经晚了。
错过了五代十国的机会,等到宋朝建立,中原统一,整体实力远强契丹,契丹想再入主中原,就没有可能了。其实,明朝要是不亡,内部要是不乱,满清也入主不了中原。所以崇契丹错过了五代的机会,就再也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