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基于社会的现状,再从社会底层由下而上的一次变革,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历一直都是两边倒,这次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和历史意义是十分显著的,而对于后来袁张的复辟,似乎又与当初的革命纲领不符,革命的成功就是实现目的,可辛亥革命的目的没有完全实现,所以在是否成功的问题上见仁见智。
1911年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的意义,正如教科书上所说:使得民主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话在宏观上是没有问题的。孙中山曾豪迈地指出,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晚清社会机体经过1840年之后西方势力的入侵与输血,传统体制与文化形态逐步从古典走向现代,已经决定了一条发展暗线:中国历史的走向只能暂时复制与模仿西方而不是回到原点;重建旧秩序,恢复传统模式,不再可能,这是一个全球性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辛亥革命及之后的一系列变动,构成了一个连锁反应,可以理解为不同于朝代更替和历史循环下的秩序重塑过程。近代社会的转型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农业走向工业化,政治走向民主化,文化从儒学主导走向中西调和,华夷分别•排满革命走向全球大同•五族共和。
许多人存在争议的一些方面,主要是辛亥革命打破了旧制度,但没有完成建构新制度的任务;皇帝下了台,但没有塑造出具备现代要素的权力运作模式;北洋时期中央权力的式微,导致地方秩序不可避免的恶化;辛亥之后对于传统文化的抛弃,无形中对传统文化形态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与断层。更为直接的是,辛亥革命并不具备一个成熟的权力继替功能,北洋集团的崛起与渗透,没有实权革命党似乎也没有发挥太大作用。但是,我们评价辛亥革命是否成功,应该看到革命之后的当今社会,而不是拘泥于事件本身。洪宪帝制、军阀混战、政局变迁走马观花等变态因素,在经意与不经意间选择了的命运与建构机制。这次革命的符号它标志着:
传统时代一去不复还,而新时代的钟声已经敲响。至于在变革过程中那些次级因素,张弛盈缩,无非是服务于历史主线演进与较终选择,可能这也是大叙事历史学研究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