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初中生,晚上回家之后,立刻回到房间开始写作业,吃完晚饭之后看会儿电视就洗漱睡觉;而另外一个初中生,回到家之后西安放下书包休息,直到父母喊吃饭,吃完饭之后又在父母的催促之下,慢慢走回房间玩了一会儿开始完成作业,较后作业做好已经半夜了。这样的两个初中生,你更欣赏谁的行为习惯呢?学会利用时间,才能省出时间做更多的事情,否则办事效率就会低。初中生做事拖拉不会利用时间怎么办?如何改掉这种毛病?
(图片源于摄图网)
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晚上的时间不会利用,做事拖拖拉拉,不仅会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还会对身体健康甚至家庭关系造成伤害。这个问题具有的普遍性,也是许多家长面临的“难题”。以下我会从三个方面与家长们来探讨这一话题,但首先,我想请家长们先尝试着去“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TA为什么会拖拉?为什么不会利用时间?
一、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晚上做事拖拉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要把这一点放在第一位来说?
因为我觉得它很重要,解决了这一点,也便为后续其他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一点是“基础”。
孩子从学校回到家,经历了整天的校园生活,孩子也会疲惫,就像我们成年人工作了整天,下班后感到疲倦一样,而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成年人尚且可以休息,但孩子却不行,TA还要完成各项作业,因此,如果孩子在晚间的做事效率不高,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如果孩子不能将自己的状态调整过来,经过休息,仍然不能投入到写作业等事情中去,拖拖拉拉,甚至不情不愿,那么,家长就要关注——除了白天学习会产生的正常“疲惫”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导致孩子出现这种状况?
比如,孩子是否遇到了什么事情,导致TA“分神”、“分心”,不能专心地做事?
或者,孩子是否有什么“心结”,孩子把它“埋”在心里,独自承担?
诸如此类,都需要家长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帮助孩子。
要知道,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未必事事都会告诉家长,更有什么事都不愿和家长说的,有时他们宁可选择“自我消化”,也不会告诉父母,这就需要父母对孩子的“情绪”要额外给予关注,它甚至是比成绩、分数更需要父母去关注的。
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TA是知道做事情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拖延的道理的,因此,父母其实不必在孩子面前过多地提及这一点,否则还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认为父母唠叨,反而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父母需要做的,是走进孩子的内心,站在孩子的角度,与TA平等地对话、交流,了解TA的真实想法、TA遇到了什么、TA被什么所困扰、TA希望怎样等等。
初中的孩子较渴望的便是理解,当父母能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与孩子站在一起,倾听孩子的心声,为孩子提供无条件的爱与支持时,往往会收获孩子发自心底的“自我的力量”,从而触发TA去有所改变、去积极向上,因为孩子也希望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家长了解了孩子晚上做事拖拉背后的原因之后,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便是针对这个原因,去采取有效的、个性化的解决办法。
如果是心理因素,建议家长可以借鉴有关心理学方面的文章、资料,对孩子施以引导,需要时,也可考虑请的心理医生为孩子提供帮助。
如果是外部因素,例如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了问题,建议家长与老师及时沟通,请老师协助,共同为问题的解决寻找方案并加以实施。
鉴于导致这类问题的原因各不相同,此处就不做过多阐述了,总结一点便是:
家长的“同理心”很重要,家长需要用“理解”的目光来看待孩子,不要将焦点集中在“问题”上,而更应关注的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要相信孩子,TA能够做好,TA能够不拖拉,TA会利用好时间,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会与TA一起,克服眼前的困难,一起向前!
二、从孩子能够完成的事情入手,让孩子产生“成就感”,以此来带动孩子做其他事情的积极性。
每个孩子都是无二的,都有TA的优点,同样的,需要父母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能够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就题主的问题而言,如果想让孩子做事不再拖拉,那么,不妨从孩子的“闪光点”入手,以点带面,以此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增强孩子的做事效率。
举例来说:
如果孩子在历史方面有兴趣,虽然TA在做其他作业时拖拖拉拉,但唯到历史作业就能很快完成,那么,这便是孩子身上的一个“闪光点”。
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孩子完成历史作业后,给予TA真诚的鼓励,提升TA的信心,同时,告诉孩子,父母相信TA在做其他作业时,也能发挥这一优点,如果以此为目标,即使不能每门功课都能很快完成,但父母相信,TA有潜力一点点地去接近目标,从而较终实现目标,即便较后仍有科目不能做到,但是,这一努力的过程、这一为了目标去提升自我的过程,已足以令父母骄傲!
相信,孩子在听到父母这番话的时候,内心会有很大的触动,因为TA能够从父母的话语中听到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听到父母对自己优点的“认可”,听到父母对自己的“鼓励”与“支持”,这会令TA有一种“成就感”,会带给TA“动力”,愿意更加积极地去做其他事情,发掘自身的“潜力”,这不是单纯的说教就可以触动孩子的,因为这其中,饱含着父母对孩子的“爱与信任”。
为此,孩子会愿意努力去尝试,即使TA嘴上不说,但其实心里已经有了行动的想法,请父母——
给予孩子时间,不要着急,耐心地陪伴在TA身边,即使孩子仍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也请继续给予孩子鼓励与支持,给TA机会,要知道,改变并非易事,改变的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但有了行动,就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三、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针对孩子不能合理安排时间的具体事由,帮助孩子“逐点击破”,从而增强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图书有很多,家长们可以参考,鉴于回答篇幅,在此我便不再赘述了。
我想与家长们分享的一点是——
每个孩子的情况是不同的,相关的图书、资料等可以提供具有普遍性的解决方案,但家长仍需关注孩子的“个体特征”,结合孩子的“自身特点”,结合自家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孩子的个性化解决方案,这样,对孩子的帮助才更为有效。
举例来说:
如果孩子在晚上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做事拖拖拉拉,主要表现在饭后的一段时间,即在吃完饭后,孩子便开始磨蹭起来,而在放学回到家、吃饭前的这段时间,孩子并不会这样,那么,家长除了需要关注孩子出现这种问题的背后原因,诸如是否吃得太饱、是否与饮食结构有关、是否在这个时间段内孩子有其他事情想做等等,除此之外,在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时,就需要重点针对晚饭后的这一时段,进行相关调整,例如:
将比较重要的作业安排在晚饭前的时段来写,将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比较简单的作业安排在晚饭后来写,将这一点写到计划表里,可以具体到某个时间,这样,孩子在晚饭后做作业时,由于作业内容相对较为容易,孩子能够比较地处理,辅以父母的鼓励与引导,孩子在短时间内便能完成,这会令孩子提振情绪,也会增强TA的信心,TA会相信自己有能力通过改变、通过调整,合理地利用好时间,从而也会有意愿去做得更好。
当然了,这样做的前提是先将问题背后的“原因”了解清楚 ,再“对症下药”,方能更有效果。
再举个例子:
如果孩子晚上不能合理安排时间的原因是“外在干扰”,例如家里的电视总是开着,引得孩子分心,或者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问题,导致孩子走神,那么,父母就需要就这些原因,在制定解决方案的同时,排除“外在干扰”,当然这有可能会使家庭其他成员感到“不方便”,例如家里的老人想看电视,而不开电视老人又觉得没什么事情可做,那么,不妨与老人商量,将看电视的时间提前到白天,在孩子还在学校、没有回到家之前看电视,或者在晚饭时间看一会儿,饭后关闭电视,或者将电视放到老人的卧室等等,这些方案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考虑。
类似这样的例子不一而足,之所以为家长们列举一二,也是想提醒家长们:
在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时,有时不能仅仅将关注点停留在孩子身上,也要同时关注孩子的周围、关注家庭、关注家长自身等;同样的,孩子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做事拖拉,看似是孩子的问题,但它也有可能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因此,在制定解决方案时,家长需要做的有时并不止是单一的方案本身,它也是对相关问题的协同解决。
当然了,诸如孩子玩手机、玩电脑之类的原因,导致不能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在此就不做多言了,家长们都是知道其中的危害的,如果孩子的问题的确属于这类原因引发的,那么,合理管理手机、电脑的使用,便是家长需要做的,并且需要在孩子面前“放下手机,以身作则”。
但如果孩子玩手机、玩电脑的背后,还有其他原因,那么,还是那句话,请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同理心看待TA为什么会这样做,请参考本回答第一点,帮助孩子,走出眼前的困境。
请相信,家长的爱与支持、理解与鼓励,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较大的动力,引领孩子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