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编看了一个视频,是关于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的。视频中采访了6个在沈阳看守所的少年罪犯,他们都是从小就遭受父母的语言暴力的。这些孩子从小听得较多的来自父母的话就是:
1. “这么简单都不会,你是猪脑子吗?”|
2. “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3. “你怎么不去死?我生你下来有什么用?”
4. “你这个废物,就知道吃”
5. “是个人都比你强”
6. “没出息的东西,将来就捡破烂吧!”
这些话,变成了孩子们手里行凶的凶器,匕首、斧子、枪...他们较终伸出了罪恶之手。
什么样的可以称之为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就是一些带有侮辱性的语言,如谩骂、诋毁、嘲笑等,会使他人心理上受到伤害。从表面上看或许比肢体暴力显得文明一些,但是它带来的伤害绝不比肢体伤害小,甚至更甚。语言暴力的伤害是长久的,无法泯灭的,会对孩子的性格、自尊形成长久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邹泓表示:“家长或老师实施的语言伤害,还会给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对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
什么样的话属于语言暴力?
1. 讽刺挖苦
例如“妈妈你看我画的画,好看吗?”“就你画成这样也想当画家?你做梦吧”
2. 贬低侮辱
例如“整天就知道闯祸,除了闯祸你还会干什么?家里有你真倒霉”
3. 威胁恐吓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给要饭的!”
4. 抱怨哀求
例如“你都多大了,能给家里省点心吗?养你有什么用”
5. 嘲笑揭短
例如“几岁了还尿裤子,你是智障吗”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调查,采访了路上随机的父母和一些子女。对子女的问题是“你的父母跟你说的较重的一句话是什么?”大家的回答是“你这个废物,一点都不让我省心”“你给我滚出这个家,永远不要回来了”“你怎么不去死”.....
对于父母的提问是“你对自己的孩子说过很重的话吗?你辱骂过自己的孩子吗?”这些叔叔阿姨的回答无一不是“说过”。接下来的问题是问孩子们“你听了这些话难过吗,对自己的影响大吗?”回答都是肯定的。对父母们的提问则是“你后悔吗?如果再重来一次,你还会对孩子恶语相向吗?”回答都是“不会了,很后悔”
所以,其实父母们还是能意识到自己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为什么他们还是会这么做呢?无非是在气头上忍不住。那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们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1. 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
如果父母本身心情不佳,就容易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和孩子说明,不不要一味地把气撒在孩子身上。
2. 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天性
孩子年龄小,一些事情肯定会做的不到位。父母不能把成年人的思维强加到孩子身上,用成年人的要求对待一个孩子。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骂。
3. 适当降低要求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不是的,家长不能强求孩子,那样不仅家长累,孩子更累。父母可以适当的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大家都。
给爸爸妈妈的5句忠告:
1、成长比成功重要;
2、经历比名次重要;
3、付出比给予重要;
4、对话比对抗重要;
5、激励比指责重要。
父母并不是孩子的仇人,不要试图用一些过激的话来改变孩子,那些伤人的语言连成年人听了都会受到伤害,更何况一个孩子呢?希望各位爸爸妈妈能够温和的和孩子交流,拒绝语言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