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皇位继承人是慎重和重要的事情了,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其实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的,手足相残,彼此之间的斗争,有的时候加上各种势力的平衡和制约,就算是皇帝本人,也会顾及很多,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为什么朱元璋没有让朱棣做太子的原因,下面是详细内容。
这件事,其实朱元璋也很矛盾。但是,他在建立明朝前,称吴王的时候,已经将长子朱标立为吴世子,1368年建立明朝后,即册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
朱元璋对元朝没有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导致皇室争斗不休,很失望很反感,真因为元朝的教训深刻,所以朱元璋坚信要搞嫡长子继承制,免得孩子们争来争去,打打杀杀。
洪武二年(1369年)开始,朱元璋就召集大臣着手编修《皇明祖训》,历经四年修成,朱元璋亲自作序。《皇明祖训》明确规定皇位继承采取“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等制度。
也就是说,皇位继承是嫡长子优先,没有嫡子才由庶长子继承,没有儿子就由弟弟继承。后来,在洪武九年、洪武二十八年又进行了两次修订,但是都没有改变皇位继承制度的规定。
也就是说,嫡长子继承制度早在开国之初,朱元璋就已经昭示文武百官和天下臣民,皇位是采取这样的办法继承的。洪武二十五年五月,皇太子朱标病逝,年仅37岁。谁来继承皇位?朱元璋对这个问题不是没有考虑过,如果按照一开始制定的《皇明祖训》,嫡次子秦王当然具有优先继承权,嫡长子朱标去世了,秦王就是嫡长子。
但是,朱元璋不喜欢秦王,也不喜欢老三晋王。如果皇位交给老二秦王,但是秦王令他太失望了,要不是朱标去世之前力保,朱元璋打算将他削爵。
不能给老二秦王,但是越过老二秦王和老三晋王,给燕王朱棣,朱元璋觉得这样会打破自己多年的计划和培育起来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好在朱标有儿子,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也还可以,至少比劣迹斑斑的秦王要靠谱,于是,朱标死后过了4个月,朱元璋立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棣这个人,从小比较聪明,也比较谨慎,心思缜密,做事有章法,有勇有谋,有情有义,能文能武。这样的儿子,相信朱元璋是喜欢的,有人说朱棣的优点是朱棣自己说的,那你想想,朱元璋能把元朝的大都(北平)封给朱棣,若不喜欢朱棣,怎么会这样做?再说,实践证明,朱棣以800亲兵起家,用了3年就抢到侄子的皇位,这没有绝世才华是做不到的。
朱元璋还是具有历史局限,深怕自己“立贤不立长”会导致皇室内斗,以至于酿成大祸。后来的清朝,从雍正开始,采取秘密立储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朱元璋当时如果在皇位继承制度上加以改进,废除嫡长子继承制,让有才能的皇子当皇帝,可能明朝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