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称呼小编想到一个很熟悉的人名那就是松赞干布,当时文成公主就嫁给了他,那么这个赞普是什么意思呢?在什么地方会被称为赞普呢?小编今天就来说一说,这其实是藏语的名字,是神的意思,那么这样的称呼也就是称呼地位高的人,那么在中国有皇帝,在吐蕃就有赞普,关于赞普还有很多的意思和典故,大家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下文。
国古代的君主的名称,可谓五光八门,中原王朝叫“皇帝”,北方游牧民族一般叫“可汗”,而青藏高原上的较高等级的君主则叫“赞普”。
要说清楚吐蕃人“赞普”的起源,首先要弄清楚“赞普”是什么意思?
在藏语里,赞普写作“བཙན་པོ”(btsan po),其中“po”是阳性名词性词尾,表示这个词指的东西是阳性的,用来指人的话,就是表示男性。赞普的首字“btsan”,“赞”指的是吐蕃人原始信仰中的一种长相恐怖、形情暴戾的“神”,是不是觉得有点像中原王朝的“龙”啊!所以“赞普”这个名称,本意指的是像“龙”一样威力无穷,但又喜怒无常的神。
那么本来是“神”的名称的“赞普”,怎么成了吐蕃人的君主的名称呢?
用古藏文写成,后来封存于敦煌藏经洞,直到近代才被发现的敦煌古藏文写卷中记载了吐蕃第一代赞普的聂赤赞普是“天神自天空降世”,因此吐蕃的君主,是“神子住世且做人间之王”,当他完成在人间的使命后,“他将显现出愉悦的神情,返回天国”。
所以在藏文古籍中,赞普又被叫做“拉色”(ལྷ་སྲས),意思就是“天神之子”。在的唐蕃会盟碑上也写着:“圣神赞普,以天神下凡,来做人间之王”。所以赞普不是“人”,而是“神”。
一个神怎么会成为人间的统治者呢?怎么理解“赞普”起源的历史?
在关于聂赤赞普成为吐蕃第一个赞普的传说里,他是被12个苯教徒抬在肩上登上王位,“聂赤”在藏语里就是“抬在肩上的王座”的意思。可以说,是苯教徒创造了吐蕃人的君主,可见是苯教的神权思想创造出了天神在人间的代理人——赞普。而苯教恰恰是早期吐蕃社会的主流思想,人们都相信苯教徒的说法。
那么“赞普”又是怎么消失在历史之中的呢?
吐蕃的赞普,本来只是雅隆河谷一个很小的农业部落的君主,当时的青藏高原还有很多的部族有自己的首领,他们的君主称为“杰波”(rgyal po),杰波是“胜利者”的意思,他是人,不是神,当吐蕃人统一青藏高原后,赞普成为较高君主(皇帝),而杰波则成为次级君主(国王、亲王)。两者较大的区别,其实是赞普是天神在人间的代理人,理论上他应该是整个人间的主人,而杰波只是力量强大,可以对手的普通人,理论上他只是某个地区的主人。
842年吐蕃王朝崩溃以后,统一的吐蕃王朝不复存在,王室的后裔们纷纷割据一方,各占一块地盘,称王称霸,虽然较初还是自称“赞普”,但实力的削弱,使得他们身上的“神性”光环也没有了。君主不但不能对整个青藏高原发号施令,而且也没人再把他们当“神”看了。渐渐地他们就成了各自地盘上的主人,大家也开始用次级君主称号的“杰波”来称呼他们。赞普于是成了一个古老的神圣词汇,没有人再有资格把这个称号放到自己身上。赞普也就在历史中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