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
孩子不会表达情绪,第一个原因是他们害怕得不到理解。设想一下,当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还搞不明白“情绪”这回事的时候,有时候会特别烦躁,表现出来只有哭泣、狂躁、甚至摔东西,这个时候父母们是怎么做的呢?如果你只看到了表面,而不想去追寻本质原因,就会导致你也烦躁不安,认为孩子不懂事爱闹人,甚至以暴制暴来解决问题。
正确的做法是,从心底相信自己的孩子,努力去理解他的表面行为下有其他原因导致了这一切。不焦躁、不迁怒,情绪平和地去探究他的内心,找出问题的根源。
2、共情
当我们知道了孩子到底因为什么瞬间变成“小恶魔”的时候,我们会有什么反应呢?是不屑地表示“就这啊?还值得一哭啊?孩子你太脆弱了!”还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的角度,从他的小小视角,去看待他经历的自认为天大的事情?这个选择结果就是你是否懂得“共情”的体现,也是孩子决定了以后要不要在你面前表达自己真实情绪。如果孩子在较亲密的父母面前都不敢表达情绪,怎么可能在其他人面前表达呢?
3、接纳
接纳,顾名思义,无论孩子在我们大人看来,多么玻璃心、多么“矫情”、多么“公主病”,接纳他一时的不,接纳他一时的小小脆弱。相信他未来会越来越好,从而能用对待他们美好一面时的情绪来面对他们的不美好。这样孩子就有了足够的安全感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知道,无论他们是多么“恶劣”,父母都依旧爱他们,依旧能接纳这个不好的自己。
也许表达情绪是一件需要训练的事情,但是,把心灵建设好,才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去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孩子会不会表达情绪,不是“教”的问题,而是父母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