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家庭的大事,是重要的,孩子的童年时期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大的影响。那么与我们应该怎样培养1到8岁的孩子呢?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孩子教育的注意事项。对孩子的养育要以心理学为基础,确切的说,是要以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遵循其发展规律的培养。
8岁之前,涉及了孩子的婴儿期、学前期和儿童中期几个阶段,对孩子来说,是成长飞速发展和关键的阶段,所以这阶段培养好了,将为孩子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1-8岁孩子的培养是一个很大很宽泛的问题,涉及到身心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个回答重点想从人格发展的角度来回答。
1、0-3岁的孩子,处于婴儿期和学步期。
有心理学家将之称为“生命中较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孩子主要的接触环境是家庭,所以,孩子的主要照顾者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重要的。
这时期的孩子已经展现出了不同的气质和活动水平,比如有的孩子适应环境很慢,遇到新环境容易退缩,有更多消极难带的行为和情绪;有的孩子对新环境总有好奇心,有比较强的适应性。气质无所谓好坏,关键是看父母对婴儿的困难行为如何反应(即养育方式和风格是怎样的),比如有的退缩、反应迟缓或慢热的孩子,父母的反应是保持一致的温和的,孩子长大后更可能避免一些消极问题。
这时期另一个要重点要注意的问题是:帮助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依恋,是孩子与照料者——一般是妈妈,之间形成的情绪联结,它影响着一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童年期、成年期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包括亲密关系),甚至是一生的幸福感。
依恋关系显示了对孩子的爱和保护。妈妈们尽量要在孩子婴儿期尽量及时的回应孩子的需要,妈妈的回应如果让孩子认为是一个温暖的支持的源泉,孩子才能感到安全和被接纳,会有一个积极自信的自我形象。
2、3-6岁是学前期,这时候孩子处于幼儿园阶段。
学前期是儿童身体、智力和社会性都发展迅速的阶段。
这时期孩子发展出自我概念,开始了真正意义同伴间的人际交往,活动以游戏为主,社会技能也变得比之前更加重要,而且需要建立规则意识。
这个时候需要强调的是,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并教会孩子一些需要的社会规则,以及与同龄人交往的技巧,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学习。
6-8岁是儿童中期的前半段,孩子进入了小学阶段。
孩子的自我感更明显,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即对自己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评估)开始发展出来;开始强调社会尊重,并接受被社会界定为正确的事物。
比如老师说某个行为是正确的孩子们就会看重,又比如会介意别人是否嘲笑自己,希望父母和周围的人尊重自己。
这个阶段要重视孩子的自尊发展,即帮助孩子发展积极的自我观点,形成对自己积极的评价。比如帮助孩子发现并发展自己擅长的事情,建立自信。
另一个方面,这个阶段同伴群体对孩子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孩子需要建立友谊,父母可以有意识的增强孩子的社会能力,如鼓励参加社会活动,教授孩子觉察别人的情绪、倾听技能、交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