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压力很大,很多的青年人索性放飞自我,在网上曾经流传至今的“小确丧”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另类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所谓的丧文化,面对很多人的丧,其实都有不同的表现,一个人宅在家里不出门叫做丧,不想上班叫做丧,各种各样在我们的认知里负面的东西都可以叫做丧,但是丧的同时也是我们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的一种暂且逃避现实的方式。而具体什么是丧文化,如何具体地辩证对待,下面就一起来探讨下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玩过这个的躺,其来自《我爱我家》中葛优饰演的的季春生,他在贾家蹭吃蹭喝,不想奋斗,不想工作,而且总是表现的自暴自弃,他的这个“躺”就是“丧文化”的较典型表现。
“丧文化”是个啥?
说到“丧”,小编总是第一个想到“丧尸”,可能是荧幕上关于这样的电影太多了。
丧尸丧失了一切人类情感,终日游荡,没有目标,没有激情。而“丧文化”也类似,它表现的是一种人,他们丧失了理想斗志,终日无所事事,对东西都提不起兴趣,他们对社会失望,认为人根本不需要奋斗,好吃懒做,等死过日也是一种快乐。
“丧文化”影响很大
有很多资料将丧文化这个标签贴到了90后甚至95后的身上,认为他们也是这样一群社会寄生虫,但小编不同意这种观点,“丧文化”表现出来的特点恰恰是每个时代的人身上都会或多或少具备的。
之所以丧文化”会如此火,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吧:
一、社会大环境,压力太大
造成“丧文化”流行的较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社会环境,当今就业压力大,学业压力大,造成了很多孩子一遇到啥问题就选择“葛优躺”,
“我不念书了”、“念书无用”、“我生来智商就低,就是不会学这个东西!”、“那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我也肯定找不到”、“工作都是要凭关系的,我没有关系,找不到!”
诸如此类的话语就是“丧文化”的典型代表。
二、媒体的渲染
其实小编觉得“丧文化”之所以流行,媒体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你想想,整天网站上放葛优躺,宣传什么“较难就业季”、“找工作走后门”之类的消息,是不是也会让天天抱着手机刷微博朋友圈的孩子们看到这些,从而让他们也觉得社会如此艰难,干脆我就不奋斗了,坐吃山空得了,能蹭整天是整天。
三、家人的作用
“丧文化”的流行还有一个原因——家人,包括父母亲戚朋友。比如父母总是将“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你看看隔壁张阿姨的孩子,人又考全年级第一了,再看看你!”“你看老王家的二丫,人家可是公务员!”
诸如此类的话也会间接让孩子觉得,反正我也不如人,父母也对我没啥希望,干脆我就这么凑合着活。
“丧文化”,是一种抗议!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丧文化”,小编觉得这代表了年轻一代对于社会的“温和反抗”,他们通过互联网,敢于晒自己的“某某躺”,敢于公开宣泄自己的“失望”和“失落”,这就是一种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抗,他们希望这个社会改变,也许也是在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加油鼓气。
较后,写完“丧文化”,就想到了日本电影《濑户内海》中的一句台词:“青春为什么要跑步流汗,为什么不能就在河边虚度呢?”是啊,青春会遇到很多的压力和困难,老是拼搏奋斗会累的,何不尝试下适时的在河边发呆的坐一下午呢?
有很多人在批判“丧文化”,但从辩证法的角度,其实有的时候人也是需要“丧文化”的,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压力又无比巨大的社会中,每天工作结束后,如果能在家里静静的“葛优躺”,能“丧失”一下斗志,让神经松弛下,不也挺好的吗!
生活中需要暂时的“丧文化”,但只能是暂时!